
【宾爵表说】今天,我先问你一个问题。你知道手表里的“增加智力”和“李白鸽子”是什么意思吗?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你可能不知道的手表历史。
本节目的视频版本:
几十年前的手表分类和今天大不一样!
该程序的图形版本:
很多朋友应该在很多年前看过一张手表品牌分类的扫描照片。虽然其来源难以考证,但从大致内容可以推断,这是当时进口手表的分级标准。逐一看着各个品牌的中文译名和分类标准,不禁感叹手表市场在近几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很多曾经地位很高的品牌现在已经走下神坛,甚至退出历史舞台;而且有很多品牌曾经被划分为所谓的“三类表”和“四类表”。凭借多年积累的实力,他们已经成为顶级品牌。
当年评分图
值得注意的是,图片中很多品牌的译名与今天有很大不同,分类标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。而且,现代还有一些我们熟悉的品牌是没有收入的。今天我们就以几个熟悉的品牌为切入点,看看当年的品牌和今天的有什么不同。
IWCMARK 11,1962
让我们来看看表格顶部的“第一类”。表的上方是翻译成“国际”的国际品牌,也就是今天的万国国际手表。当时“万国”的中文名归另一个叫环球的品牌所有,所以60年前的“万国”和今天的“万国万国表”不是同一个品牌。大家要注意。
劳力士周历Ref.6511,1957年
然后就是我们熟悉的劳力士。劳力士发展的几十年间,品牌定位和产品价值一直非常稳定。正是这种“稳定”让劳力士今天如此“火”。
浪琴、伍兹和白色腕表,20世纪30年代
接下来是浪琴和欧米茄,都在“一等二”之列。“应时风暴”之后,瑞士制表商的定位发生了一些变化。后来欧米茄加入斯沃琪集团后得到提升,浪琴则适度调整定位,形成差异化竞争。
通用手表,20世纪50年代
让我们看看第三类。这一类别有许多品牌,但不幸的是,排名第一的CYMA西玛品牌已经沉没。虽然品牌还保留了生产线,但目前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已经可以忽略不计。Universal“Universal”曾经也是如此。官网收录的手表屈指可数,普通消费者很难找到购买渠道。
Yee Nian手表,20世纪60年代
相比前两个品牌,当年翻译成“埃特纳”的ETERNA,现在做的还不错。2011年,中国海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国际斐讯有限公司以2291.1万瑞士法郎的价格买下了叶年华。现在叶年华也在国内电商平台开了旗舰店,不定期会有新品发布。
积家翻盖,20世纪40年代
接下来,让我们谈谈积家。积家一直以生产各种复杂机芯而闻名,为许多顶级品牌供应过机芯。在加入历峰集团之前,积家主要从事机芯业务,成品表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如此多的关注,这也是当时品牌只停留在“一等三等”的原因。
真实时间A384,1969年
可惜的是,二级和二级手表里的很多品牌已经看不到了。只有Zenith(“增加你的智力”)凭借其高频自动计时机芯在高级制表领域站稳脚跟,并于1999年加入LVMH集团。
蒂托尼梅花手表,20世纪50年代
我们来看看当时“三类表”的情况。类似于“二等表”的情况,很多知名品牌早已退出历史舞台,现在为我们所熟知的只有及时性(“道萨”)、豪雅(“奢侈品”)和TITONI梅花表。
“百里鸽”Ref.1646潜水表,1965年
在四大品类中,有一个品牌脱颖而出,那就是“百里鸽”,也就是今天的宝玑。事实上,在上个世纪中叶,该品牌不仅生产高档手表,还推出了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中档手表(例如Ref.1646潜水表),这也是为什么“百里鸽”分为四种类型的手表。1999年,加入斯沃琪集团的宝玑品牌复兴,致力于复兴陀飞轮和万年历的各种顶级复杂功能。如今,宝玑凭借多项精湛技艺成为该团的“一哥”。
所谓“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”。其实今天大家熟悉的品牌还有很多,因为当年没有进入中国(比如三驾马车的PP、AP、VC),所以没有出现在表中。通过多年前手表品牌的划分,不难发现,很多曾经辉煌的品牌,要么被收购重组,要么彻底退出市场,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;但也有一些品牌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技术升级,最终实现了飞跃。